PART 7


 鉅記手信 

↑在澳門他們稱伴手禮為手信,杏仁餅、鳳凰卷、肉乾、花生糖被推崇是來澳必買品,這家『鉅記』正是手信業的龍頭,1986年一位年青人梁燦光以手推車販賣花生糖和姜糖,十多年來始終沒沒無聞,還時常在老牌名店『咀香園』前出沒,藉以提高銷售量。

1997年(28歲)時來運轉,天時地利人和照耀鉅記,結束車仔檔營業,在福隆新街成立第一間手信店,爾後一帆風順遍地開花在澳門這彈丸之地居然有23家店,甚至成立博物館,香港、新加坡也都有鉅記的足跡

這樣的斐然成績促動我去翻閱梁燦光的成功之路。出生於廣東佛山的梁燦光10歲(1979年)隨父親移民澳門,隨後與父親梁鉅新以車仔檔販賣自製的花生糖,聰明好學的他不僅製作用心,還醉心於改良,不斷試做的結果,常被父親罵敗家,因為做得不好倒掉太多原料。這種精神直到開店他都還是秉持初衷,試做的糕餅不但對味道的要求極其嚴格,連拎返去都還要保持好食;所有產品的開發、改良、包裝設計都親力親為,不好吃的東西絕不生產。

梁燦光不愛應酬,社交活動也很少參加,一心只琢磨產品的製做與販賣。他的公司治理也很奇特,如聘人三不用「熟人不用、朋友不用、靚女不用」就是為了避免公司人際關係複雜化,連他的哥哥弟弟在公司工作也都沒有進入管理階層。所以梁燦光九轉丸成的重點是—1.好的idea需要正直的觀念,思想行為不循投機取巧。2.認真的態度,不畏艱難全心全力投入,人一己百。3.大眾思惟,要為對方著想,而且站在多數人立場處事;這三點就是梁燦光樂事勸功之道。

手信一詞在港澳與內地通用,台灣則稱伴手禮,到了日本就叫做土產,歐美大概就統稱紀念品了;差別在於自用或送禮,不送人的東西還是叫做紀念品較洽當;想想看喔,如果有人拿個物品跟我們說:「這是我在澳門買的手信」看完就收起來,那還叫手信嗎,根本是炫耀。他如果說:「這是我在澳門買的手信,送給你」哇~那感受多棒啊!

在我們華人的社會裡,禮尚往來的風俗已是淵遠流長的傳統文化,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情感聯繫,伴手禮則是一種對親友關懷的心意,禮輕情意重意義都很深遠,這樣的傳統美德個人很認同,我們可都是禮儀之邦的成員呢~

↑鳳凰卷.是一款包餡的蛋捲,現場有製作示眾,以肉鬆口味最為人稱讚,早期鳳凰卷這種餅乾機器做不來,一定得用手工,有一部電影『激戰』裡面的單親媽媽在工廠任職,工作內容就是做這個鳳凰卷,很寫實。手工製程為什麼沒被機器完全取代,因為手工的餅皮更薄更酥脆,既使價格比機器高出許多仍受市場青睞。

↑鉅記鳳凰卷.椰子素食口味,餅皮比蛋捲還要酥鬆薄脆,酥薄的程度像在吃一片海苔;一口咬下內餡會鬆散,吃起來輕盈不費力;椰香則是樸實的、渣感也低、嚐來自然不膩,很適合貴婦的下午茶(貴婦們不喜歡啃)。一塊餅要價3.65mop折合台幣15元,吃4塊在台灣可以買一個便當了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PS.鉅記相同的產品都有兩種包裝,盒裝是機器製造,像照片裡有提帶的是手工製。

↑鉅記南棗合桃糕.澳門都把核桃寫成合桃,軟Q的口感不黏牙很好咬,棗泥有果香還帶有一抹鹹味,核桃油質豐腴滑潤有果仁香等級不低;一口咬下先有棗泥的甘濃,續嚼即竄出核桃香醇味與酥脆感,兩相交互彈跳一下棗泥一下核桃一下棗泥一下核桃,食畢唇齒會留香,此款宮廷點心味道純正龍心大悅。

↑鉅記粒粒杏仁餅.這盒是手工製的有提帶,跟之前 Part 1的「晃記」不分軒輊,一樣有酥脆而鬆化的口感,一樣有豐富的杏仁果顆粒,一樣越嚼越香;突然覺得該不會澳門所有的手工杏仁餅都是這個味吧?那當初應該也要買機器製的才能分辨啊,算了為時已晚~

 

 最香餅家 

↑幾天來首次見到的排隊人龍,此景更讓我對商品信心大增,犧牲寶貴的時間也在所不惜!跟著排!最香餅家的地址是夜呣街12號B地下A座,這地址讓我以為是地下室,不曉得澳門地上跟地下怎麼分別?這一等將近一個小時兩條腿直打哆嗦,旁邊的觀光客也哀聲連連,大家都走累了,來澳門就是這樣走越累看越多。

↑最香店舖裡正在進行的是塑形與烘烤,餅身材料是綠豆粉+碎杏仁果,以手工壓模再用木頭一個個敲打出來,置竹篩上炭火烘焙完成;現場瀰漫的餅香超級濃烈,加上工作人員克盡厥職的態度,這氛圍把買客深深吸引住,多久都願意等。一回酒店迫不及待拆包咬一口,好香喔!香氣果然不一樣!

↑炭爐烘烤,澳門已經停止炭牌申請了,新開的店鋪都不能使用炭爐;雖然最香餅家是港澳唯一的一家炭燒餅鋪,目前也已大規模減少碳燒製程,還是削減不掉愛戴者上門購買。

因為一直被投訴逼不得已,把製作過程改為先用機器烘餅至半熟,再放上炭爐烤炭火香;現場店員因此不停的移動著竹篩,從這一爐搬到那一爐,一直搬來搬去。靠近馬路這排爐子溫度較高,有看到爐子裡的炭火,煙霧倒是沒有。想一想當今環保意識抬頭,說不定哪天為減少空污也就勒令歇業了,於是就又多買了幾盒。

↑還沒烘烤的杏仁餅外型神似象棋,左邊有暈黃的應該就是店裡最馳名的『蛋黃肉心杏仁餅』這塊餅產量不多,原因是活體豬肉少(大多都被酒樓買走)而冷凍豬做出來會霉變,所以每天限量販售;餡料是二片單薄透光的鴨蛋黃與豬脂肪,我們沒買這類商品,一來是沒興趣二是無法攜帶入境。

↑1957年開業,1977年落腳於此地,櫃台上老式大玻璃罐裡盡是蜜餞和小餅乾,櫥窗裡也滿是花生糖與甜糕;每個客人都只買杏仁餅系列,唯獨我對其他產品興致勃勃,巴不得全部買齊,礙於保存期限只能少少買囉。

↑最香的包裝時至今日都不曾改變,送人若沒有介紹會顯弱。澳門人一片餅稱一『件』對我來說『一件』應該是由好幾塊組合而成才是件,所以一盒餅乾裡有10件,聽起來感覺非常龐大。

↑最香鳳凰卷吃起來並不差,一塊餅1.16 mop比鉅記3.65元還便宜2.49 mop(台幣10.3元)價差一半耶!

↑口感與鉅記比較起來,略微油潤,應該是豬油使然!這個扁蛋捲一口咬下的碎裂感是相仿的,酥鬆薄脆程度也一致。

最大的差別就是佐飲,烏龍茶、咖啡、奶茶、普洱茶…不同茶飲產生的感受落差甚大,同一款茶品佐以豬油、植物油的鳳凰卷,結果也是不同。實驗結果是豬油產品最佳搭檔是普洱茶、最不搭是奶茶;植物油產品就比較百搭,若想純粹賞餅味就是白開水一味最恰當。

↑最香鴛鴦光酥餅,我以為一個顏色是一包所以說10包黑的、10包白的,結果店家只給10包,不是20包嗎?因為鴛鴦包裝是一片白、一片黑,也就是白糖與紅糖口味。兩個顏色吃起來沒有懸殊,口感鬆軟,比台灣馬卡龍硬一點、北港發酵餅乾一點,這兩相伯仲之間就是光酥餅味道。

↑最香餅店買的合桃糕,回台才發現是別人做滴。因為鉅記的美味讓我對澳門合桃糕銘心鏤骨,加上老包裝的說服力讓我以為應該都差不多…

↑晴天霹靂火‵閃電糙灰搭‵我跟這塊葡國風味的合桃糕,無法相處培養不出感情,真抱歉。

↑澳門杏仁餅大PK,口感大致相仿,硬而鬆化,材料也都是堅果杏仁。如果每塊餅都只能用一句話來說明,那肯定是靈魂所在,首先是晃記三款《杏粒–烤味明顯》《中裝–有渣感》《迷你–細緻》接著是鉅記《粒粒–果仁味濃》再來是最香《粒粒–香氣特殊》。然而晃記的甜味都高過其他2家,最香吃起來則最有層次,只是拿回台灣後沒有第一天的激情香,早知道當晚就把餅當飯吃光光!

 

 澳門旅遊塔 

↑澳門旅遊塔.賭王何鴻燊的產業之一,2001年才剛落成是澳門著名的地標之一,集吃喝玩樂外加開會的一處建築物。首先搭上這部平穩的快速電梯,飛到61樓只需50秒,61樓是室外觀光廊,參觀的話也算在室內,因為隔著強化玻璃,要真正體會室外就得購買活動;58樓是觀光主層,59樓是酒廊、咖啡廳,60樓是旋轉餐廳,對於這處新景點導遊只帶我們參觀58層&61層。

↑61樓室外觀光廊.室外活動有空中漫步、高空彈跳、高空飛跳、百步登天四個項目,現在看到的是空中漫步,步道只有1.8米寬,完全沒有扶手,教練會先示範動作然後學員一一照著做,同時教練會拍照,每走一段路就要有動作,如雙手攤開往後躺、腳離地滑行、坐下腳懸空、單腳伸出半空中,每個動作都是在練膽量。

我光隔著玻璃看就感到驚險了!何況是站在四面八方都沒得靠的空間!整個漫步旅程大約半小時,要出去走那一遭得花港幣$788(3262台幣)還要有顆強心臟,看一下參加的人沒一個超過30歲的,而我的刺激感只剩眼球能參與。

↑空中漫步之滑行,先助跑再放手滑行,體會在空中飛翔的感覺;有個比較胖的男生跑完後滑不起來,他自己笑嘻嘻,屋內觀眾也笑呵呵,勇氣可嘉!不曉得有沒有人站上去後悔不玩了,或是腿軟動不了,嗯–那個人可能是我。

↑哇!有人在跳,是高飛跳?還是笨豬跳?抽絲剝繭後答案是笨豬跳!參與者腳朝天(繩子綁腳踝)是笨豬跳,腳朝地(繩子綁腰跟腳)就是高飛跳,這可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笨豬跳(233公尺)雖然安全設施做得很好,要玩還是得寫切結書。

笨豬跳一詞就是我們說的高空彈跳,由Bungee Jumping音譯而來,但是從字面上看有點滑稽耶;另一項高飛跳玩法差不多但是溫和多了,差別在著陸前不會彈來彈去,這種極限運動對我們兩個假老人來說,很有觀賞價值。

↑58樓觀光主層.強化玻璃不是平立的有向外傾斜75度角,靠近會有恐懼感,強烈感受到地面與高空的距離。坐在這裡可以看到從天而降的人,還有一台電視直播現場情況。在塔裡面參觀可繞一圈360°鳥瞰澳門風光,跟剛剛那層樓看人運動大不同,一動一靜是處室內觀光的好地點。

↑旅遊塔底下風光.右邊是西灣湖1990年填海而成的人工湖,右上是西望洋山豪宅集中區,居住者多為政商要人。看下去的房子車子都小小隻,這該是巨人的眼界?還是鳥的視野?親自體會吧~

↑嘿居然拍到仿古船

↑官網說在這裡整個澳門都在您腳下,呵呵應該是屁股下吧,這張照片景取的不佳是我單手拍的結果,因為另一手緊捉著欄桿,不知道在緊張什麼,很可笑吧;透明地板看起來沒什大不了,只是腳一抬跨不過去阿!腳軟了!

這位大膽姐一開始蹲著走,然後癱坐,然後用移的方式慢慢挪過去,發覺自己膽子變好小後哈哈大笑,還有這個模樣超像阿吉仔命運的吉他,於是邊挪邊笑著,旁邊一位小五男童看的出神呆滯,是想要過來攙扶吧,也有人輕鬆的擺著pose還說沒啥好怕地,拜託~玻璃底下是58層樓耶!而且不是怕,是恐懼,維基百科說那是自然反應~That's that

↑這區域都是填海造來的土地,看看腳底下的車有多小,我們去過日本明石大橋53公尺海面高,嘉義射日塔62公尺地面高,這次澳門旅遊塔最高最恐怖,223公尺!刺激一下也好頭腦清晰多了。

 

 京都酒店 

↑位於2樓的京都餐廳.屹立近四十載,是一間澳門口味的粵式中餐料理,從議事亭前地走過來4分鐘而已,座落於澳門半島的繁華中心,亦有住宿服務是輕旅行者的首選。

↑一樣是泰國香米,澳門居民一向習慣食用泰國米,連餐廳也是選用泰國米。

↑紅燒紫菜豆腐雞絲羹.合菜菜單上的名稱浩蕩長,賣相不起眼但是滋味鮮美,羹湯入口甜味竄、食料滑嫩不需嚼。澳門人通常只在晚餐時段才會來上一碗湯,料理方式多以廣式演變而來,且以素簡為主。

↑這趟澳門行吃了兩家餐廳的粤式麻婆豆腐,滋味大致相仿,都是低辣低油低鹹,豆腐肉末細粒不須嚼;與發源地四川紅咚咚又辣又油的作法迴然不同,各有特色。

↑菠蘿咕嚕肉.外酥內嫩吃起來甜甜的,沒有骨頭肥肉也少,青紅椒則是爽脆地,菠蘿果肉清甜多汁低酸度,是一道開胃好菜。

↑洋蔥爆雞件.這道很下飯,吃起來很像花雕雞,只是沒有酒味但是有淡淡酒香。 雞件=連皮帶骨的雞肉塊。

↑吉列魚柳.裹粉極酥脆但不油膩,麵衣底下的魚肉也很嫩滑,味道溫和。 吉列=食材裹粉油炸。

↑魚香肉鬆煸豆角.魚香指的是調味醬汁,肉鬆指的是絞肉,煸是快速翻炒。滋味就是減肥前的乾煸四季豆,多一分水甜、少一分鹹,原味重現之境~

↑白灼西生菜.看起來纖維很粗,咬食還不覺得,蠻好吃地;這道看似簡單的料理,其實一般人常常「灼」不出酒樓風味,太多的烹飪技巧不好拿捏,需靠師傅與廚具才能完美呈現。 白灼=水煮。

↑燒滷拼盤.內容有叉燒肉、燒油雞、燒煙鴨,都是燒味沒有臘味,一上桌旋即搶食,可見港澳燒腊深受台灣人喜愛。

↑好味依序為1燒煙鴨、2叉燒肉、3燒油雞,跟台灣三寶飯滋味差不多。油雞口感鹹甜,滑嫩中有著淡淡花酒香,滋味清爽應該是玫瑰油雞,這股味道有人愛有人不愛。叉燒是高檔豬肩胛肉,入口甘香細嫩不柴口。鴨肉沒腥羶味,皮不脆但滑嫩多汁,醬香鮮鹹濃郁,港澳師傅燒出來的鴨鵝總是有高人一等地風味。

話說澳門人習慣在周末假日,全家出門上館子吃好料,這一天他們也只吃兩頓飯,在11時左右同時吃早飯和午飯,晚餐則拉到八九點;所以假日來澳門吃吃喝喝要有心理準備。一連三日品嚐匯集各方精隨的澳門餐食,發覺烹調的共通點就是『低鹹度』不論中式、西式、小吃、點心都沒有重口味跡象。

 

↑澳門機場免稅店東西超貴,也沒有比較特殊稀奇的產品,例如香菸一條都5百多、8百多,折合台幣二三千塊而且是普通貨色,比台灣繳過稅的還貴,哪下得了手,難怪入境澳門會管制一人只許攜帶19支,防止市場亂套。

這回到澳門旅遊使用港幣已非常便利,找零時反而不想拿到澳門幣,就怕沒花完帶回台灣變壁紙。物價上有比台灣高,尤其是飲料;在議事亭前地附近有間台灣手搖店『貢茶』我買了杯『凍頂烏龍綠茶』台灣這款沒有,有金萱烏龍茶、烏龍茶等價格在台幣40與25元間還都是大杯價,澳門這杯折合台幣將近60元。澳門物價之高還有個地方可以琢磨,一些特產諸如杏仁餅之類的,酒店都有賣但是貴很多,酒店裡能買的就是精品名牌不會價差甚多,這些土特產到舊城區觀光時在購買會便宜很多,前提是手臂需夠力。

↑出發前二星期向「澳門旅遊局公關顧問辦公室」索取的旅遊資料,都回台灣了才收到,應該是我索取的時間碰上他們在整編,要不然網友們都說回信很快。翻閱後,驚覺這些小冊子比一些旅遊書還棒!在這裡推薦給大家,地址 105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7號10樓C (附回郵40元)註明索取旅遊資料及收件地址與姓名。

↑其中澳門旅遊指南&論區行賞,這二本很實用,個人覺得比滑手機便利。

 

 

玩食日期 2016.12月下旬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食檢驗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